每次離開後壁湖漁港往恆春鎮沿途總會見到這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大家總是碎念說要來走走光顧一下卻總無法成行,趁這次墾丁遊終於造訪啦!!!
本以為就只是眼前看見的這片不大的佔地,
真正進去看展示區後才發現一直往下走佔地不小喔....
入口處是一座涼亭,中午氣溫已經開始有些燥熱,
說到又要走路老媽她們決定不跟在涼亭休息就好只剩我一個人速戰速決....
一開始以為很簡單隨便瞧瞧就結束,沒想到一波又一波一直往下走去,
到最後忍不住怕她們等太久開始用跑的,中午耶!!!差點快中暑....
沿著指示牌沒多久來到來到展示區,算是展覽場地訴說瓊麻由來、功用、興衰....
恆春有三寶,洋蔥、瓊麻、港口茶,瓊麻曾經是恆春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最典型的恆春半島風光,
原是台灣纖維株式會社在西元1913年設置的【恆春麻場】推動瓊麻種植及製繩的重要據點,
光復後,由於麻繩成功外銷日本而締造瓊麻工業的黃金時代留下"瓊麻抽絲起高樓"的俗諺,
後因石化工業興起,化學纖維尼龍繩取代瓊麻加工品,
恆春最後一家採纖維廠在民國76年結束麻葉採纖工作,瓊麻正式走入歷史,
墾管處也將恆春鎮龍水里草潭路的恆春麻場舊址改為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園區內有日治時代的日本神社牌柱、採纖廠房、曬麻場、水池、宿舍及拉麻台等遺址,
還有現代化展示館、簡報室、採纖機等,可以透過實體展示及圖文解說了解瓊麻發展與歷史,
而政府已在墾丁國家公園進行復育,另外也在此復育瀕臨絕種的梅花鹿,
由於採取野放方式,通常會在下午覓食時走出叢林,運氣好的遊客可以遇見....
看介紹及相關歷史來說說瓊麻吧!!
恆春半島由於氣候土質適合種植,且風勢強烈多晴天,麻質堅韌優良導致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1918年日本為供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艦船纜原料,開始在恆春半島大量種植,
台灣光復後,由於瓊麻外銷需求大且價高,恆春半島為全省瓊麻工業重鎮,平均4位農民中即有1人是麻農,
麻農普遍擁有較高收入,而直接或間接帶動整個經濟及社會發展....
瓊麻為耐旱纖維植物屬龍舌蘭科龍舌蘭屬,為灌木狀多年生草本纖維作物,
高約1.2~2公尺,莖極短,葉叢生於莖端呈放射狀排列,葉基肥大先端漸尖,頂端具一鋼硬尖刺,
葉緣平滑無刺或極微小刺,花莖高大粗壯極少結果實,花謝後在花梗上會長出許多小芽用於繁殖,
瓊麻有兩變種,一是綠葉種,另一是白葉種,恆春半島栽培的是綠葉種,有多肉質劍形葉片,
特性是纖維豐富不吸水可製為水中用繩索....
園區內也保留許多當時遺留下來的遺址,雖然經過時光的洗禮下已經是斷垣殘壁,
但曾經也有一段風光歲月....
瓊麻用途廣泛,除做繩索外還廣泛用於吊床、麻袋等包裝材料,
恆春半島產量最高時一個月曾生產200頓,而恆春居民也曾因為其好價格而發財,
所以才留下一句"瓊麻抽絲起高樓"的俗諺,
可惜好景不常,後來的尼龍繩漸漸取代麻繩加上1965年美國為派軍前往越南作戰,
曾把一批精銳美軍運到恆春大量摧毀瓊麻園,瓊麻的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價格也一落千丈,
恆春的瓊麻就在這個時候沒落到民國76年最後一家採纖維廠結束麻葉採纖工作,
瓊麻的風光歲月正式埋沒在歷史中....
但瓊麻工業的發達對環境海岸林的破壞代價也不小,
海岸林植物的生育地大致上以礁岸為主,生長環境惡劣因此都有抗風耐鹽特性,具觀賞解說價值,
光復後恆春居民為了改善生活而大肆找地種植瓊麻,恣意破壞海岸林使得海岸林面積已經縮小許多....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這個鳥居,
也許日據時期是日本神社吧,隨著時間的洗禮神社不復見但鳥居倒是算完整....
見證歷史的興衰後,風光歲月後洗盡鉛華回歸平靜,
若不是這展示區及園區中保留的遺址,屬於瓊麻的那段黃金時光早就消失歷史洪流中,
看完後有些感慨,快步回到涼亭與老媽會合後繼續往恆春古城找午餐覓食去啦!!!
==========================================================
@ 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
ADD : 屏東縣恆春鎮草潭路4號<--點看地圖
TEL : 08-8866520
營業時間 : 週一~週日 08.30-16.50
連結 : 墾丁國家公園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旅遊資訊王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