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真好,又是出遊的好日子....看著朗朗的晴空心中不由伸起如此想法,

每次想到經過安平時總會見到的劍獅埕及雜誌上看到的胭脂巷、茉莉巷都好想一見,

也好,就來去安平吧!

於是乎短暫的台南一日遊在這個假日及想法下成行了,

安平是劍獅的故鄉,就如同金門的風獅爺一樣頗俱地方特色,

決定在這炎炎日頭下出發尋找劍獅去,

到達時間是日頭正中的時候,熱啊~

在安平天后宮對面停車場找好車位後一下車就一股熱氣撲面而來,

走沒幾步路見到賣冰的,

雖然很想來一碗但還是先找午餐地點--TIMA超大豬排為優先考量,

假日人實在很多車位又不好找,所以乾脆用走的前往....

 

 

行行復行行,一直往前直直走就是了,

雖然不如坐車舒適,但能慢慢體會沿途安平巷弄情調也不錯呀!

假日的中午安平老街已經是人山人海,

看來大家都醒了剛出來覓食呢,

不過也有人草草用完中餐後全身塗滿金漆開始準備下午的街頭表演,

街頭藝人真的好辛苦,為了等漆乾中午就要開始準備....

 

 

沿途經過第一站劍獅埕,在用完中餐TIMA大豬排後回途開始了我們的安平巷弄之旅,

劍獅埕成立於民國九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是一個鄉土與藝術氣息融合的地方,

亦為劍獅們的棲息地,位於延平老街與安平路之間,

前身為清朝時期所建造之金門館,

有鑒於延平老街的歷史古蹟逐漸被拆除殆盡,

現在已被重建規劃為一個附有濃濃鄉土與藝術氣息的休閒空間,

結合藝術家透過各式藝術媒材將此地打造成安平的守護神獸劍獅們的棲息地,

並邀請詩人創作台語詩,

將台語文學結合文化藝術觀光產業,作為景觀藝術呈現,

是為劍獅埕的一大特色~

有別於一般過度商業化的營運模式,

劍獅埕希望能塑造出具特色的在地形象,並讓各地的遊客更加了解安平的歷史文化~

劍獅為安平民宅特有的避邪物,獅咬劍的造型依方向代表著不同的含意,

劍鋒朝左為祈福;劍鋒朝右為鎮邪;咬著雙劍則代表著鎮煞~

劍獅埕內設有「主題館」,可以瞭解劍獅的由來....

 

 

說是劍獅的故鄉倒不如說是類似夜市一樣的攤販聚集區,

這兒販賣有各式各樣的東西,包含吃的喝的還有玩物及紀念品,

在這走走停停的觀賞每家攤販也不知覺就過了一個小時,

門口已經有兩隻,分別是鎮守與神遊....

 

@門口一進門就見到一隻守門的,劍上刻著避邪二字,頗威嚴~

 

安平由於為台灣西部沿岸的港口,是早期大陸移民最早的開發地,因此人口聚集,

但早期的安平是三面臨海的沙嶼,適於建築的用地有限,

在地狹人稠情況下,住宅櫛比而立,巷道更是狹小,

於是避免不了造成許多建築風水上的忌諱,

當地居民為破解此風水之忌,因而在住宅上裝飾了許多辟邪之物,最為常見的就是「劍獅」。

從明鄭、清朝到日據時代,在安平當地家家門上都刻有劍獅圖騰,

大多安置在門簷或照壁上,

查了一下安平劍獅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主要有三種,

分別為[隨大陸移民而來]、[受清朝水師影響]、[與鄭成功相關]....

 

@「劍獅扇館」,為響應環保大力推廣扇子文化,展示各式各樣的扇子,有孔明扇喔~

 

劍獅起源其一,隨大陸移民而來==>

獅、虎在中國皆是常見的辟邪物之一。

虎乃中國本有的動物,漢民族對於虎可說是又愛又怕,

一方面希望藉由虎的凶猛達到保護的目的,

因此常為剛出生的 嬰兒戴上虎帽藉以嚇退邪煞保其平安成長,

一方面又懼於虎的凶猛,常對人類造成攻擊傷害~

東漢末年佛教傳入,

身為佛教聖獸的獅子雖不產於中原,卻因佛教的日漸盛行,

基於恐懼而產生的虎文化逐漸被象徵吉祥的獅文化所取代,

「獅」在中國便開始成為趨吉辟邪的瑞獸,

因而在民間,每逢佳節慶典,必定會有舞獅表演以象徵趨邪、吉祥之意,

此種的觀念隨著早期渡台先民的遷徒,自然的來到新的居住地,

其獅之圖像隨著先民在各個居住地的不同而有些許的改變,

如在安平為劍獅,在金門為風獅爺,

然而即便是形象有所不同,守護、祈福之意味卻是不變的。

因此自然成為避邪鎮宅之用的圖騰....

 

@埕裡有不方便的阿伯彈奏著樂音,好厲害彈得很順手、很好聽,後面牆上是劍獅樂團~

 

劍獅起源其二,受清朝水師影響==>

清朝時,安平為水師駐紮之地,而水師官兵所持的盾牌上刻有一獅像,

當官兵返家時,便將盾牌和劍懸掛在門口,

宵小見之,知道此是官兵的住所,便不敢造次,

於是安平當地居民紛紛仿效,

後來,劍與獅逐漸合為一個圖案,便成為劍獅的圖像。

至於,劍與獅合一的源由,乃有水師官兵將刀劍插入盾牌的獅頭牙縫,

此一說法,成功大學石萬壽教授解釋到,這是當時官兵們賭博的方式之一,

若插入的劍沒有碰觸到銳牙,即為勝利者,於是有了將獅像插入短刀的形象....

 

@「童玩館」,回味舊時代的劍獅尪仔標、蛇螺、萬花筒等趣味童玩,可以回味一下童年~

 

劍獅起源其三,與鄭成功相關==>

鄭成功的軍隊在鹿耳門登台後,為扺擋荷蘭人的槍炮彈藥,

於是在藤製的盾牌外,加上鐵板以增強防禦,

同時為了表示威嚴,就在盾牌中心鑄造猛獅的形象。

當荷蘭人撤退後,部分軍隊駐紮在安平,將士操練返家後,

就把獅面盾牌掛在牆上,刀劍插入獅面盾牌牙縫鐵勾,

從外面看有如獅子咬劍一般,

待鄭克塽降清後,台南人為紀念鄭成功及其將士,便在屋宅外雕塑劍獅像,以求護佑祈福。

「熱蘭遮城日記」荷蘭人描述鄭成功將士盾牌上繪有恐怖的怪獸,

及在荷蘭人的版畫中可清楚見到將士盾牌上的獅面,

可知在明鄭時期,「獅」之圖像已然出現,

而歷經清朝到日據時代,安平已家家戶戶都有劍獅....

 

@劍屏獅舞,3D的耶!真的站在板凳上~

 

埕裡創意的劍獅不少,除了門口的鎮守與夢遊、劍獅樂團外,

還有喝咖啡的劍獅、吃棒棒糖的劍獅、上廁所的劍獅,

閒逛之餘可以尋找一下藝術家及住戶們對這片土地的用心....

 

@埕裡建築多為竹編,對應今天炎熱天氣較有紓解作用~

 

@轉身進入販賣紀念品的區域,一入眼就是一隻磚燒劍獅,

真的是避邪,觀其形貌就可窺見....

 

@紀念品販賣區玻璃櫃中可以帶來福氣的劍獅~

 

看了相關資訊之後才知道,原來劍獅也有分別,並不是每一隻都一樣,

從今日安平尚存的劍獅當中,可區分為幾個類別:

以劍區分--劍鋒朝左為祈福;劍鋒朝右為鎮邪;咬著雙劍則代表著鎮煞。

以顏色區分--朱紅色表富貴人家劍獅的顏色,青黑色表一般平民百姓劍獅的顏色。

一般來說劍獅配備有許多不同---

其中之一有七星劍,口咬七星劍的劍獅,很顯然的,是與民間道教習俗相結合,

「七星劍」所指的即為就是道家降妖除魔的「七星寶劍」。

七星劍相傳為道教始祖張天師的法寶,

因劍上刻有北斗七星而得名,其具有驅邪除惡等功能。

"七星劍是五寶之首,所以獅與七星劍視同辟邪利器"....

其中之二有交叉雙劍的造型,劍也是七星寶劍,口啣雙劍乃為加強辟邪的威力....

其中之三有八卦太極圖的背景,道教習俗中,

八卦太極圖具有逢凶化吉,擋住形煞的作用,

在民間時常用來化解建築物上的風水之忌,常見的就是達摩劍獅等....

其中之四有在劍獅圖騰的周圍時常繪有蝙蝠,

主要是因為「蝠」與「福」同音,是傳統漢 人所喜愛的吉祥動物之ㄧ,

兩兩相對的蝙蝠代表「福氣雙臨」,

因而與劍獅結合除了避邪外,還含有祈福、吉祥含意....

 

@假日人聲鼎沸的劍獅埕,連烤香腸的攤子也頗受歡迎~

 

看了一堆人找尋的文,大致上劍獅有(~~點名~~)...

金光劍獅、指標劍獅、肌肉劍獅、怒目金剛劍獅、捲毛劍獅、光明劍獅、

令旗八卦獅、祥鎮安平劍獅、李宅劍獅、妙壽劍獅、可愛劍獅、運河劍獅、

哈馬劍獅、善惡劍獅、大厝內劍獅、豬頭劍獅、翱雲劍獅、八卦黃金劍獅、

骨董劍獅、古錐劍獅、幽冥劍獅、九九劍獅、鳳凰劍獅、迎賓劍獅、火眉劍獅、

蟠龍劍獅、神氣劍獅、達摩劍獅、大鼻獅、慈眉劍獅、夢幻劍獅、悟空劍獅、

義行劍獅、古井邊的阿福獅、古意劍獅、炫彩劍獅、雨漸耳劍獅、海山劍獅、

安宅劍獅、福風劍獅....

看到這麼多,老實說不會想把他們全部找齊,也許巷弄中散步有找到一隻算一隻,

但走著走著大家忽然想吃冰,

所以大家又逛出劍獅埕跑去剛剛路上看到的韓金婆婆降溫去了....

 

@韓金婆婆是台南十大伴手禮之一,有名的應該是傳統手工布丁奶酪及杏仁茶~

 

@但我們卻來吃冰,我點的是花生雪花冰,味道沒有很特別還算不錯~

 

@另一份是紅豆杏仁豆腐冰,果真是做布丁奶酪起家,奶酪就濃醇好吃~

 

@榮獲百家好店殊榮,許多電視台都有來報導過~

 

@門口阿伯是招攬生意的,很盡責....

 

 

降溫完繞回劍獅埕繼續巷弄迷路之旅,安平的巷弄真是有夠錯綜複雜,

本來要先找茉莉巷卻一直走迷宮似的跑來鄉土文化館,

巷弄間路不寬,在這種情況下要找齊所有的劍獅應該會抓狂吧!

這次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胭脂巷跟茉莉巷,聽聞大名很久總該一見,

先在鄉土文化館來一張....

 

 

接著往海山館方向前進,沿途經過三百年樹王公跟這家民宿--跳房子,

這民宿本來是咖啡館吶!! 裡頭有一隻達摩劍獅,

雖這次是不經意經過,但這之前就已經在瘋台灣民宿網看過這家民宿,

一直很想來住上一晚,本來還不知道在台南哪裡?沒想到就這樣出現眼前....

 

@海山館在跳房子民宿對面,中埕不小~

 

海山館位於臺南市安平區,是三級古蹟,確切建成年代不明。

是清朝來臺駐守的海壇鎮標水師班兵所建之會館,

而海山館之名則是因為該營原駐守地海壇島上有一座山名為「海山」。

在安平這樣的會館原本共有五座,但今天只剩下海山館而己。

這裡有詳盡海山館的來龍去脈及掀它的底---海山館沿革....

 

@海山茶坊,價格還算可以接受,改天再來應該就會進去光顧~

 

@正殿的門,牆上有石雕的書卷竹節窗別具特色,竹節為奇數,奇數為陽~

 

@刀劍屏,驅邪鎮煞,祈求平安~

 

@正殿的安平鄉土館,進門前赫然發現門上有隻劍獅~

 

 

現在鄉土館內已經賣一些紀念品及避邪物,

徵集了安平藝術家及民間藝人的作品,

也有一部份規劃為展覽之用,

主要的展示內文為安平過去的歷史文料、文物等,供國人追思之用。

 

@若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各式各樣的生日守護劍獅,跟夕遊出張所的生日幸運砂雷同~

 

@大廳上有紀念章,可以用印留作紀念啊~

 

@整座海山館的模型,一目瞭然這座建築的前庭後院~

 

@要去後院途中發現復古的休息椅~

 

@後院雖然緊黏洗手間,卻沒有絲毫不雅感,整片空間白為底,

反而覺得乾淨清爽,連水塔也要饒富藝術感~

 

@賣的一些小物,有創新也有懷舊~

 

@不過大部分都是藝術家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若可以應該多多捧場~

 

@要進海山館的標誌Q版劍獅,右邊就是與蝙蝠合一起的新版劍獅~

 

 

離開海山館繼續走在巷弄中尋找劍獅,此時依著指示來到梳妝樓,

為何會叫梳妝樓呢?這裡明明沒半點跟梳妝可以扯上關係的啊?

為了瞭解名字來源,所以又查了相關資訊~~

中興街古稱「磚仔街」,也是安平舊聚落的主要街道。

傳說中建於荷據時期的安平梳妝樓,是現在中興街24號的民宅土地上,

梳妝樓拱門遺址曾經有一則美麗的傳說,

據傳荷蘭公主曾居住在這兒,日日對鏡梳著長髮。

梳妝樓裡還有一口古井和地道,可以通往熱蘭遮城之內,

目前只留一彎淺淺的拱形殘蹟,地道已無跡可尋。

「安平梳妝樓」是安平流傳眾多傳說的景點之一,

「梳妝樓遺址」經台南市安平區公所重新規劃下,

將荷蘭風景不可或缺的元素「風車」與「花」融入其中,

搭配上荷蘭傳統色彩紅、藍配色,讓人彷彿置身於荷蘭的園野中,

漫步在盛開的花叢中,同時欣賞隨風緩緩轉動的風車以及莊重樸實的傳統建築。

 

@離開梳妝樓後遇到很精緻的鳳牆,看了就滿心吉祥感~

 

@劍獅花巷,就是花中現劍獅相,遠看好像一朵朵劍獅花~

 

@劍獅花巷在台南市中興街6巷,安平三靈殿前面就是,富含文化氣息的一條街道,

但數量有些少,相信假以時日應該會更加俱規模~

 

@老城牆,為歲月見證痕跡,雖今已斑駁但仍然屹立不搖~

 

@不難看出修修補補的痕跡,歲月啊!轉眼間已是滄海桑田~

 

@敬父如天,敬母如地,好有教導意味的門口對聯~

 

 

文龍殿劍獅牆,夢幻劍獅與悟空劍獅所在,

文龍殿創建於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奉祀福德正神,

現主祀邢府千歲,

因位於中興街之東面,俗稱「東土地公廟」,

為海頭社中興街上的二間土地公廟之一,

後來奉祀邢府千歲為主神,土地公變為「廟主」,後改名至今。

文龍殿位於古運河港道旁,從古運河搭船可達台灣府城,

故往來漁民商賈眾多,於是建土地廟以祈平安。

主祀福德正神、福德夫人與邢府千歲,配祀王船一艘,

陪祀清府夫人與天醫真人。

廟內不定期辦事,因邢府千歲常隨王船外出,

廟務主要由曾府千歲處理。

文龍殿較為奇特之處,

在於土地公與土地婆以主神之姿並列受奉,

且王船並非實質船隻,而是雕塑在牆上的浮雕.... 

 

@刀劍門,應該是以前一種吉祥防煞的象徵,但今有些失修,歲月變遷令人不勝唏歔~

 

 

途中又遇到安平法力最強劍獅~【雨漸耳劍獅】~,

接著不知怎的來到我想要找的兩條街道其中之一【胭脂巷】,

台南安平胭脂巷因種滿胭脂花而得名。

曾經是安平老街裡一條不起眼的巷子,兩旁種植著胭脂花(俗稱煮飯花)。

據說古代女子沒錢買胭脂都會以此胭脂花來做為化妝的材料,

後來經過巷子裡一位女建築師的巧手,漸漸有了今天的風貌。

建築師是成大建築系的校友,

回鄉後租下了巷弄中的一間老平房,應該就是那間花貓在顧店,

把這裡當作工作室,用心的種植各種花草,

直到眼前所見改造為適合人居住,又能與植物、動物分享的空間。

實際上胭脂巷就在安平海山館後的巷子,繞了一大圈....

小小的曲巷可接到中興街,

這幾戶人家的短巷,種植了一排一般鄉下常見的胭脂花,

在傍晚四、五點時,夾道的胭脂花像剛甦醒一般張大了花朵,準備迎接每個美好的夜晚。

也因在傍晚開花且澆以洗米水則花開愈嬌豔,所以又另有俗名煮飯花,

開花時間又常是大部份人們洗澡時間,故又有洗澡花之稱,

查了胭脂花是啥東西~~

胭脂花學名紫茉莉,屬紫茉莉料但非茉莉,

因花朵紫紅,香如茉莉,因而得名,

又因為其花傍晚開放,馨香宜人, 在北方一些地方,也被稱為「夜來香」。

胭脂花不僅幽香,其種子和葉尚有美容、清熱和解毒的功效,

種子成熟時,外觀黑色如球形,內呈白色。

美容時可採取成熟種子若干,研成粉末,去皮後取粉搽臉,

可除面斑等,使面部光潔、白皙,收美容之功效。

另外,手面上生有水泡瘡時,亦可取粉加水調勻抹於患處,收除濕解毒之功效。

當皮膚創傷或行癰瘡時,摘取胭脂花鮮葉數片,搗爛敷於創處患處即可。

該花為多年生草花,也可作一年生栽培,春夏之際播種,兩月左右即可放花。

且一旦播種,年年花開不絕,花期在6月至9月間,

但由於廣州地區氣候溫暖,花期常延長,為5月至10月。

花色以紫紅最為常見,還有黃、白等色....

胭脂花生長健壯,極易成活且有抗二氧化硫的特性,

因此無論居民陽台或工礦污染區均可栽植,

家庭養殖時,若能不時以洗肉魚水、淘米水澆之,則花開更旺,花色愈艷。

胭脂花也可入藥喔!紫茉莉性平、微寒,味甘苦、無毒。

其功用主要是利尿、瀉熱、活血散瘀;

可治淋濁、白帶、紅崩、肺癆吐血、癰疽發背、疥瘡等疾病。

胭脂花實在是很妙用而這裡還真是迷路就會相遇,

趕緊來找雜誌中所說的花貓在顧店....

 

@花貓在顧店就在胭脂巷進入不久即可見到,牆上成語有註明英文發聲蠻有趣~

 

@來這日店長出去開小差,等了許久沒見到,可能因為天氣熱...

由於女建築師常不在家,常留花跟貓顧店,所以才取名【花貓在顧店】~

 

@它是一家誠信商店,桌上東西有標示價格,若喜歡將料金留下即可~

 

 

胭脂巷找到了,茉莉巷卻如迷路般遍尋不着,走著走著一直繞回鄉土文化館,

後來才知其實鄉土文化館附近一條極小條的巷弄走進就是茉莉巷了,

若從文化館來看,相信我那條巷弄真的很小條,容易忽略....

安平鄉土文化館,92年度台南市政府「安平港國家歷史風貌園區」計畫開展,

便將此宿舍列入傳統民居修復,凝聚對文化資產的共識及認同。

文化館原為西門國小日治時代的校長宿舍,已經相當老舊,

經過整修後木頭屋搭配著瓦片,展現出日本早期房屋的風格。

安平鄉土文化館由安平區公所管理,

館內主要規劃成「文物展示區」和「校史展示區」兩部分,

擺設以安平教育文化為主題,

藉由展覽歷史文物,舉辦文化創意活動,傳承與發揚在地的精神,長延台南安平獨特文化。

文化館之建築,仿造日式傳統構成,保留獨特的風格,

以簡單、明淨的元素,展露光影的疊合、交錯,以及風的流動,

澄澈的設計美學,其傳統日式建築著重整體感與和諧,呈現純粹的禪意空間。

安平附近有許多頗有年齡的榕樹,之前的三百年樹王公,

以及這門口兩棵也是年齡頗大的榕樹,有著夫妻樹的美稱~

 

@又捨近求遠的繞到另一頭,終於看到茉莉巷的標誌,巷寬只容兩人通行而已~ 

 

 

茉莉巷,是以種植茉莉花和其它的花卉香氣而聞名,

原來10年前是條不起眼的防火巷,四圍都是雜草叢生,

到處是貓狗糞便尿臭味,無人敢靠近。

後來隨著網路資訊發達,

當年不起眼的狗屎巷,竟變成安靜聞氛香,新文藝的代表巷弄,

幕後推手原來是安平文教基金會的中年志工,

認養細心清理照護下,美化環境,變得很漂亮,

來到茉莉巷,這塊綠意岸色的小步道,除了居民養護綠化之外,

另有漂流木藝術造景;各式簡單小植物盆栽融合花香季節氛香,

相信花開時節走在巷裡,聞著花香享受著寧靜愜意時光會感覺更棒,

荷蘭時期遺留到現在老房子,走到巷子底就是剛剛的鄉土文化館,

出了茉莉巷,就到了延平老街中段,熱鬧的小吃部份。

不知覺韶光流逝已經到了該回程的時間了~

 

@回程途中遇到劉記韭菜盒子,下午茶時間大家都來買個小物滿足一下口慾,

但這排隊人潮也太....改天有經過再來嘗試看看~

 

@突然又想到安平除跳房子外另外一家看到的民宿【臺窩灣民居】,一樣是三合院的建築~

 

@中午遇見的街頭藝人開工了,光是塗著那一身金漆我就受不了,佩服呀~

 

@本想看一下安平運河博物館,沒想到今天休館,不做功課的後果~

 

@門口前一樣有著頗有樹齡的兩棵老榕樹~

 

@紅磚牆建築搭配寧靜氛圍,好放鬆的感覺,尤其走在老榕樹下~

 

@安億橋和運河景色,波光粼粼~

 

@雖然不是什麼大景,但走在運河邊就是很放鬆~

 

@下次有時間一定來住那兩家民宿,和光顧這運河博物館~

 

@回天后宮對面停車場忍不住又吃冰了~

 

@海山館買了紀念品【祈福令】,有劍獅且蠻有安平特色~

 

台南一直是我很喜歡去的城市之一,總覺得老街總是逛不膩,

而且近來更有許多老宅、復古物對應而生,

更增添對台南的喜歡,復古老宅的咖啡店發源地就在府城,

不論坐在咖啡店裡或走在老街上都有一種凝住時光的錯覺,

能夠暫時忘卻城市的煩惱與喧囂,

所以,府城~下次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豬鬃的記憶之都 的頭像
    豬鬃的記憶之都

    ===豬鬃的記憶之都===

    豬鬃的記憶之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